家长们注意!熊孩子玩手机轻轻松松转走5万...手机玩「家长们注意!熊孩子玩手机轻轻松松转走5万...」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山州反诈中心 ,作者文山州反诈中心

文山州反诈中心.
防诈骗常识宣传、反诈骗预警、反诈骗线索举报等。文山州反诈骗民警、忠诚为人民服务。
近期有这样几起案件,诈骗手段并不高明,为何却能屡屡得逞?
“你去找妈妈刷脸,不付钱的话抓你家人坐牢!”
“妈妈,我用下你的手机玩游戏...”
“他们说,如果我不去拿妈妈的手机按他们说的来做的话,就会......”
一起看看这些案例
(以下均为化名)
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

案
例
一

小熊(12岁)在家里用妈妈的手机刷短视频,偶然看到关于热衷游戏的视频广告,点进去后便有人添加小熊QQ,声称扫描二维码可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在巨大的吸引力下,小熊扫描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结果网页显示账号处于“防沉迷状态”需要解除,不解除的话就报警,并且不可以告知父母,如需解除要找QQ好友配合操作,选择不解除将安排警察立即上门。
小熊找到对方所称的QQ好友配合操作,对方表示小熊因操作不当导致银行卡冻结,需按照要求下载远程控制手机的APP,对方就能帮助自己解除影响。小熊不得已照做,期间让妈妈人脸识别谎称自己要买学习用品,共计被骗30000余元。
案
例
二

小胡(15岁)在家里玩手机时收到打卡即可赚钱的私信。小胡和对方取得联系后扫码加入群聊。群聊中有其他人点击头像扣“1”抢单抽奖,群主从中随机抽取5人领奖,并展示转账截图,奖励金额有800元不等。
小胡看过后模仿其他人操作,对方随即私信按照操作指示输入虚拟代码可进入领奖名单。小胡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收到微信扣费128元的信息,对方让小胡再次扫码进群声称处理退款成功可领取双倍福利。
小胡接到了QQ语音电话,对方问小胡微信支付绑定的是否是个人身份证,小胡回答绑定的是妈妈的身份证,但是父母在外打工,现在和爷爷奶奶在家。对方立即告诉小胡刚才的扣款操作失误绑定系统,必须用爷爷的手机解绑,如不解除后期还会有大额扣费。小胡去爷爷房间偷偷拿到手机按对方要求打开摄像头,用爷爷手机绑定了一张银行卡,下载“云X付”APP并注册绑定,修改支付宝密码并提供了验证码,共被骗53000元。
案
例
三

小雷(12岁)在刷短视频时收到账号被盗的私信,对方称是“警察”要小雷配合抓捕一名嫌疑犯,需要视频通话查实父母的手机,并警告其不要告诉父母。
小雷拿到手机后添加对方微信与之进行了视频通话,按对方要求扫描二维码,打开银行软件,期间骗子称小雷父母涉嫌电信诈骗需调查,教唆小雷使用短信验证码登录并更改支付密码,当小雷发现情况不对想拒绝转账,对方马上威胁不转账就会将卡中金额全扣光并抓走他的父母.....小雷母亲发现时已损失28000元。

骗术揭秘小课堂
诈骗分子在攀谈中发现受害人系未成年人,确认受害人身边没有家长后,让其偷拿家长手机。
利用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且胆小的心理,自称是“公检法”或者用“涉嫌违法犯罪”“坐牢”“大额划扣”用词进行恐吓、威胁。
诈骗分子会全程与受害人开启视频通话,然后操控其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或者指导其用家长手机下载远程操作软件,远程控制家长手机进行转账。
未成年人易遭受电信诈骗的原因
01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认知和充分了解,容易陷入网络诈骗的陷阱。未成年人对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风险和诈骗手段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于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没有有效地掌握。
02
心智尚未成熟
未成年人在心理和认知方面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他人的欺骗和影响。未成年人对陌生人的恶意行为和虚假信息缺乏警惕性,容易轻信陌生人给予的优惠、赞助等。
03
过度依赖网络与社交平台
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越来越依赖网络和社交平台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活动。然而,这种依赖也使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影响。未成年人过度相信网上的信息和广告,轻信虚假宣传,从而暴露在被诈骗的风险之下。
04
社交心理驱使
未成年人常常渴望社交认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容易与陌生人建立联系。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点,通过虚假身份和甜言蜜语来建立信任,最终达到诈骗的目的。
05
缺乏监护和指导
未成年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家长、教师以及社会机构的监护和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长和教师对于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手段的了解不足,无法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进行指导和保护,从而使得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的伤害。
学
生
谨
记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当陌生人说出“不要告诉大人”的时候,就是有“诈”,请勇敢大胆的告诉家长,可以及时止损,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信所谓的“官方”,所有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执法部门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转账。
家
长
注
意
1.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互联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警惕各类网络社交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2.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管理和使用钱财,不轻信“高收益”网络。
3.转换教育方式方法,尊重未成年人心理和情绪状态,多陪伴鼓励,而不是在“搞学习”与“玩手机”中一刀切。
4.注重孩子的思想动态,也可通过孩子的玩伴同学了解孩子的近期动向,及时发现孩子生活中的异常。
原标题:《家长们注意!熊孩子玩手机轻轻松松转走5万...》
巴音郭楞蒙古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