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手机危害,健康快乐成长远离手机「远离手机危害,健康快乐成长」
在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手机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过度使用所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现。
现在不少学生由于过度使用手机,情绪变的烦躁不安,抑郁寡欢,甚至很正常的手机没电、信号减弱等情况,也会造成他们的紧张和焦虑,这些都是“手机中毒综合征”的表现。
调查发现,学生一旦将手机带入学校,就会想方设法在教室、宿舍内偷偷使用,这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和第二天的听课质量。有的学生甚至利用手机在网上直接搜索习题答案和作文范文,丧失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养成了依赖习惯。
手机的过度使用加速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结交范围迅速扩大,占用有效学习时间,影响学生学业成长。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不仅在校内随意结交朋友,还联系社会不良青年,给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埋下严重安全隐患,增加教育管理难度。
手机档次高低助长学生间的攀比之风,影响校园风气。没有手机的学生更是找出若干理由,要求家长为之配备手机,给部分家庭增添经济负担。
手机上网所带来的涉诈涉黄涉赌等信息,很容易让心智尚未成熟且无社会经验的学生上当受骗,或是陷入不良信息泥潭无法自拔,不但影响学业,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一些学生在上学、回家路上边走路边低头玩手机,不注意道路、行人及车辆,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手机丢失而造成学生之间相互猜疑,影响同学之间关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还会私自到校外奶茶店、餐饮店里给手机充电,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孩子过度沉迷手机,陪伴家人、做力所能及家务等事情的时间大大减少,加之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孩,父母基本上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仅是爷爷奶奶等老人监管,父母只能进行远程遥控管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家庭教育不到位,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亲情逐渐疏远。
学生使用手机极大地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有的学生为了支付数额不低的手机通讯费用,将偷窃的手伸向身边的同学或者到处借贷等。
综上所述,孩子手机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构建和谐的校园生活,学校决定进一步对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规范管理,具体规定如下:
1、学校将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使家、校、生三方就校园禁用手机达成共识。
2、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并签字,经班主任和年级组同意后方可携带。进校后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寝室等场所。
3、家长如需联系学生,可通过微信、拨打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电话等方式。学生如需联系家长,可借用老师手机,老师和学校将极力为学生提供帮助。
4、学校会重点整治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问题。学生若违规使用手机,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和教育。
学生一旦手机在手,往往把与朋友接打电话、收发微信、玩手机游戏当成了自己的主业。浪费金钱且不说,还白白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下降,走向堕落。为此,家长们应深刻认识到使用手机的危害并配合学校做好未成年孩子手机的管控工作。让我们携手共同为我们的学生、您的孩子创造出更加适合他们生活、学习、成长的优良环境。
校训:厚德 博学 格物 致知
校风:尚德 崇文 求真 至善
教风:身正 学高 谨行 兼爱
学风:乐学 善思 明理 笃行
供 稿:政教处
编 辑:熊莎莎
初 审:唐以乐 王 剑 赖房胜
复 审:廖良剑 赖平康
终 审:赵树林
顾 问:吴华春 何吉龙
巴音郭楞蒙古版权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